@cosme,日本美妝零售巨頭,由母公司istyle經營,成立於1999年,起初是一家提供化妝品品牌行銷服務的廣告公司。@cosme以其強大的消費者反饋資料庫為特色,建立了一個專注於美妝產品的消費者情報網站。該平台不僅提供消費者評價與排名,還在2003年起每年以使用者反饋的排名榜出版書籍雜誌,預測流行趨勢。目前,@cosme擁有超過1840萬月活躍使用者,是日本美妝消費者做功課的首選資料庫。
istyle的商業模式包括B2C電商和實體店鋪,同時提供B2B的行銷及廣告支援服務。@cosme的OMO實踐在於整合媒體、電商、實體店鋪,成為消費者認知、比較、購買商品的全方位平台。其Online方面,@cosme早在2013年完成了媒體端與EC端帳號的整合,並融合了線上媒體與電商,使得消費者在整個購物旅程中無縫體驗。在Offline方面,@cosme的旗艦店如「@cosme TOKYO」以其獨特的商品陳列、試用區、直播解說間等元素,提供消費者全新的實體購物體驗。
ZOZOTOWN是一家擁有一千萬活躍會員的巨型日本服飾商城,是以專精流行服飾為主的商城,在服飾品類上有強大的影響力。其商業模式包括服飾電商、寄倉、代出貨、逆物流等服務,並在主要品類中獲得81.8%的營業額。ZOZO對日本服飾EC市場有巨大的影響。提供服飾品牌開店數1581間,8940個品牌。截至2023年9月的財報顯示,ZOZO在服飾銷售方面有6.1%的成長,並擁有近1052萬活躍會員,年度消費累積金額達42,403日圓。ZOZO還推出穿搭分享平台WEAR,已有超過1400萬次的穿搭投稿,並與ZOZOTOWN緊密結合,形成一個循環成長的服飾購物體驗飛輪。ZOZOTOWN以其龐大的會員基數和獨特的商業模式,成為日本服飾電商市場的重要參考基準。
ADASTRIA是一個日本服飾大集團,其旗下有許多眾所周知的品牌,如GLOBAL WORK和niko and...。自公司成立於1953年以來,他們經歷了四次商業模式轉型。目前,ADASTRIA的年度營業額超過2400億日圓,其中電商業務的營業額達到626億日圓。公司致力於多品牌經營策略,將品牌分為獨立型、成長型和收益型。此外,他們的中期經營計畫涵蓋多個戰略方向,包括數位化服務和全球擴展。在海外市場中,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是重要的重點區域,而東南亞市場也成為他們新的發展目標。透過持續培育新品牌和數位化的發展策略,ADASTRIA致力於持續創造價值並擴大其全球市場份額。
PAL是一間日本流行服飾與生活雜貨大型集團,擁有50年歷史,主要業務是時尚服飾(男女)和生活雜貨,佔總營業額的64.3%和35.5%,年營業額近1600億日圓。擁有30多個服飾品牌,如Kastane(自然經典休閒風格)、Lui's(質感男裝品牌)和Lattice(300日圓飾品)。PAL的品牌策略聚焦在High / Basic / Mass Fashion,提供多樣風格,不單止追求時尚。以12年週期,根據硬性、軟性、正式和休閒等因素,更新或調整品牌。PAL的線上電商業務迅速成長,為總營業額的主要貢獻者。他們運營統一的EC/APP網站“PAL Closet”,提供多品牌服飾和商品。PAL強調員工參與,透過影響力獎金和獎項鼓勵品牌推廣。集團以創新多元方式應對市場挑戰,持續增長。
日本電商品牌擅長運用使用者見證作為行銷素材有助於建立共鳴和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為了促使消費者分享,需要創造良好的環境和社群氛圍,類似於品牌粉絲社團的經營方式。然而,在日本,FB使用率不高,所以消費者社群建立在其他平台上。例如成功案例「BASE FOOD labo」展示了如何透過建立私密社群APP與消費者互動,推動長期訂閱制的商品銷售。他們是透過名為commmune(コミューン)的軟體服務,可幫助企業建立自己的社群互動APP。commmune強調「社群就是企業的武器」,提供諸如點數制、徽章制等功能,適用於不同領域的社群運營。
細緻商品分類與站內搜尋對電子商務至關重要。相較於台灣,日本電商在此方面表現更出色。良好的商品分類有助於整理商品,提供清晰網站結構,加強專業感,增加信任。站內搜尋工具可以讓消費者快速尋找特定商品,節省時間,並提供有價值的購物行為數據。
一個值得關注的外掛工具是「UniSearch」,它強化了商品分類和站內搜尋,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然而,在導入此類工具之前,確保良好的商品數據管理和分類至關重要,以確保工具的有效運作。台灣電商需要更好地理解其商品信息,以實現更細緻的分類和更快速的搜尋,提高購物體驗,滿足消費者需求,並提高轉換率。
BOPIS(Buy Online Pick-up In Store)是一種網購模式,在日本尤為重要。日本市場有強大的實體店鋪基礎,許多品牌在電商興盛之前已擁有大量實體店。庫存管理成為挑戰,需做好供應計畫和打通線上與分店庫存流通。運費心理因素影響消費者,日本物流費用高,缺乏便利店取貨機制,因此BOPIS減低運費負擔並提供安心的取貨方式。成功案例包括[Workman],65%網購訂單是線下取貨,思夢樂則有近9成訂單指定店鋪取貨,有效將線上客戶引至實體店。其他品牌如MUJI和宜得利也積極推廣BOPIS,顯示其在日本電商市場的不可或缺性。
日本電商行銷與台灣業界有一明顯不同處,就是在於UGC(使用者見證)與SGC(店員小編創作)的大量活用。UGC來自消費者分享商品評論,幫助其他潛在客戶做出購買決策,並提供自然的產品信息。此外,UGC可節省創意製作成本,提供大量來自消費者視角的創意內容,並提供產品改進的啟示。SGC則指由內部工作人員生成的內容,特別突出了日本服飾產業的「明星店員」現象。這些店員可以在社交媒體上擁有粉絲,並帶動消費者購買。店員可以主動創建並分享穿搭提案,這些內容與EC網站連動,增加了店員的個人業績和品牌忠誠度。
日本的電商平台市場正處於激烈競爭的戰國時代,相對於台灣,日本的市場更加多元且特色獨具。開店平台,或稱「ECカート」,允許品牌或企業建立自己的網上商店,包括商品展示、購物車和結帳功能,以及後台管理。不同於台灣,日本長期以來的遠程銷售方式演變,如「通信販賣」或「通販」,曾以郵購方式,後來轉向網路,這是日本電商市場的特色之一。另一特色是「頒布會」,一種會員制的穩定訂購商品制度,提供不同的消費體驗。此外,B2B型開店平台也在日本興起,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有助於企業之間的交流和訂購。最後,大型企業尋求完全客製化的套裝解決方案,這種服務在日本市場仍然具有重要地位。然而,隨著市場變化,大型企業也面臨新挑戰,如Shopify的競爭。雖然市場變革在進展,但穩定性對於日本企業來說仍然至關重要,因此市場未來的走向尚待觀察。
Full Kaiten是一家位於日本的新創公司,專注於解決電子商務和零售領域的庫存管理難題。該公司的創始人瀨川直寬在經歷了多次因庫存問題而面臨破產的經歷後,創立了Full Kaiten,並開發了一套庫存解決方案。這個系統通過分析銷售和庫存數據,將商品分為不同的類別,幫助企業了解商品的銷售情況,制定更好的供應計劃。此外,他們還提供新商品需求預測功能,通過AI分析銷售數據和商品屬性,為企業提供新產品銷售預測,有助於規劃供應和行銷預算。這家公司的解決方案已經被多個知名品牌採用,儘管規模還不大,但在庫存管理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對於那些關注環保的企業來說,Full Kaiten的系統還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商品製造,有望在供應銷售循環中引入更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