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前幾次的話題,日本電商與台灣電商還有什麼不太相同或是創新之處,那我還有一個有趣的觀察想要與大家分享,就是「細緻的產品分類與站內搜尋」。
在台灣也有不少電商網站同時在銷售非常多種不同商品,商品品項一多想要全部呈現在網站上自然就會變得非常混亂。撇開商城型的電商不說,近日在逛幾間日本的自有電商網站時都會注意到,這些網站在品項的分類與定位規劃上做得很細緻,並且搭配很好運用的站內搜尋工具讓消費者可以更好的在網路上尋找商品。也有人認為讓消費者在網站內隨意瀏覽商品可以拉查網站停留時間,是不是可以更有助於增加商品轉換的機會?但如果換一種思考方式,提供更好的「產品分類與細緻的站內搜尋」其實可以改善消費者整體購物體驗。
本文大綱
商品分類: 組織和整理大量的商品
以商品分類來說,良好的商品分類幫助組織和整理大量的商品,使其易於瀏覽和尋找。這有助於消費者快速找到他們感興趣的商品,而不必花時間在混亂的網站上尋找。而分類可以作為一種導航方式,讓消費者瞭解網站上的商品種類,並探索不同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網站的專業感,使消費者對網站的信任度提高。以服裝品牌來說,假設一般消費在進到網站內最有可能是先去看新品、然後看熱銷排行、然後再去看自己特定喜歡的分類,這些行為紀錄對於後續的行銷追蹤甚至於商品規劃與供應計畫都會是非常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站內搜尋: 減少了瀏覽過程中的混淆和時間浪費
以站內搜尋來說,可以用搜尋工具允許消費者根據他們的特定需求和關鍵字快速找到特定的商品。這對那些已經知道他們想要什麼的消費者非常有用,幫助消費者過濾掉不相關的商品。這減少了瀏覽過程中的混淆和時間浪費,尤其是回購的消費者就是想要再買一次但找不到同一個品項反而會喪失回購機會。除了基礎的關鍵字搜尋之外,搭配上「同商品類型引導」、「相似商品推薦」等等方式也能夠作為很好的購物動線引導方式。
對於店家來說,這些站內搜尋過的關鍵字其實也會是非常值得參考的行為資料,這也隱藏了消費者到這個網站時他可能真實的需求意圖,具體什麼關鍵字對消費者來說最容易被提起? 比較站外的SEO關鍵字進站,而站內的關鍵字搜尋我想對於消費者在購物決策過程中,又離實際購物更進一步,很值得大家兩邊比較與研究。
外掛工具-「UniSearch」
在日本的軟體界有看到專門在為EC網站做分類與站內搜尋的第三方廠商,是可以整合到客戶使用的EC平台之上,可能也可以算是一種MarTech(?) 同樣可以為電商網在增強轉換率。其中一間叫做「UniSearch」 ,最主要就是在為品項非常多的如家電3C、服飾、日用品、線上超市等等電商做外加式的商品分類與站內搜尋強化,可以在原本的EC平台之上直接外加上去,強化消費者在網站上的使用者體驗。
除了最基本的銷售排行榜分類、品項類型分類之外,甚至可以有「價格帶分類」與「顏色分類」等等特別的分類方式。假如說我想要位朋友選購生日禮物,我的購物決策跟自己買自己想用的東西時肯定不同,反而會先從跟朋友的交情決定禮物預算開始,這個時候整個網站商品的「價格帶分類」就會有需要。又或是最近日本很流行「純白色」、「純黑色」居家生活,讓家裡的生活用品盡量都同一個色系可以降低雜亂感,在買日用品的時候只考慮買純黑色的商品,其他通通不考慮。此時商品的顏色分類就可以派上用場。
「UniSearch」 系統內也有先內建了同義字的轉換,以日文來說同樣一個東西可以用漢字、平假名、片假名來寫,但明明都是同種商品如果站內搜尋工具只能完全用相同的字詞來判定的話,就很有可能沒有辦法把所有符合條件的商品給呈現出來。
「UniSearch」 已經與日本眾多的開店平台都有過整合的實際經驗,所以導入使用上也能夠快速上手。目前透過導入服務的電商進行站內搜尋的消費者每月的使用人次就高達6900萬人,很難想像單單做站內搜尋外掛程式的廠商也可以有如此影響力。
導入前該做好的功課
具體使用案例可以參看我很喜歡的睡衣品牌「gelato pique」,在商品分類頁左側就有很豐富的顏色分類、尺寸分類與價格帶選項可以使用,對於整個網站的實用性非常加分。
我其實覺得台灣的電商或產業要導入這個系統前最大的課題,不一定是系統的整合難度,反而是現狀有沒有做好自己正在賣的商品資料管理與分類建檔,具體現在正在賣多少SKU、有哪些類別等等,商品Master File的整理我覺得更關鍵,不然即使導入的新的工具,原先自己就沒有做好的分類也不可能就直接派上用場。
相關參考資料
感謝您閱讀 #Taisa的對策
如果想要及時收到最新的文章分享歡迎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