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FF START為店員提供了展現個人魅力和專業知識的平台,讓他們成為品牌內部的明星店員,從而建立起粉絲群和品牌忠誠度。透過其豐富的功能,店員可以輕鬆地創作穿搭分享,形成穿搭提案,並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從而增加店員的業績。而STAFF START的精細貢獻結算機制更是促使店員積極參與內容創作的關鍵,並從中獲得實質的回饋與獎勵。STAFF START不僅挖掘了搭配資料的商機,更是讓實體店的店員成為線上銷售的原動力,帶動了零售電商的業務增長和品牌形象提升。
SMAREGI在SaaS業界表現非常出色。作為提供雲端POS管理系統的新創公司,SMAREGI以其「壓倒性的高機能」系統,迅速贏得了小型零售和餐飲業者的青睞。公司不僅積極設置SHOW ROOM和相談辦公室,提供直接體驗服務的機會,還成功降低了業務成本,加速了成案流程。在評估SaaS公司表現的關鍵指標中,SMAREGI的ARR、ARPU和流失率顯示出可觀的成長趨勢,反映了其強勁的市場表現和客戶忠誠度。這些表現顯示出SMAREGI在SaaS業界的傑出地位,對於該行業的興趣者而言,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成功案例。
INFORICH的ChargeSpot行動電源自2022年12月在日本東証上市後取得成功。2023年首次全年盈利,主要來自日本市場,佔76.6%。ChargeSpot已在日本擁有83%的市場份額,成為競爭對手難以進入的壁壘。他們定下了2024年的全球擴張目標,計劃強化國際化營運,進軍歐洲市場。期待INFORICH未來的發展,將持續關注他們在全球的足跡。
note是一個極具互動性的文字創作者社群平台,成立一年後的營運狀況顯著。提供類似日本版方格子的空間,讓創作者連載內容,讀者可透過月費訂閱喜愛的作者,享受專屬專欄。商業模式主要依賴文字創作,讀者可免費閱讀或透過會員、訂閱、單篇購買支持創作者,note獲取一部分利潤。經過上市一年,note成功縮小赤字,主因在於持續增加讀者訂閱用戶、note pro法人版用戶的貢獻提升,以及組織調整與成本下降。未來,note將加大在AI相關事業的投資,擴大生態系統並與其他企業合作,預計在2025年進入營業額擴張期。note平台在不斷創新商業模式的同時,持續為創作者和讀者提供深厚的互動體驗。
LINE Yahoo,日本網路軟體生態的巨頭,由LINE公司與Z Holdings合併而來。公司資本結構由A Holdings掌控64.5%,由軟銀集團Softback與NAVER共同擁有。LINE Yahoo持有多個網路企業股份,包括ZOZOTOWM、ASKUL和Paypay。
LY公司主要分為廣告、消費、金融三大事業體。廣告事業體包括LINE、Yahoo廣告等,擁有9500萬LINE和8500萬Yahoo活躍用戶。消費事業體包含Yahoo商城、LINE購物、Paypay等,商品數量龐大。金融事業體包括PayPay、LINE Pay等,截至2023年6月,PayPay在日本擁有5800萬帳戶、1.6兆日圓存款、10.2兆日圓交易總額。
LY公司四大戰略包括跨服務使用、搜尋、商務、金融。跨服務使用強調帳戶整合,提升廣告精準度,搜尋優化、AI應用、商務強化連結,金融整頓事業體組織,加速PayPay成長。公司極力促進事業體間合作,未來將進一步深入探討各事業體結構與表現。
dinii是一款與LINE好友互動的桌邊點餐系統。dinii以其可愛的介面和人性化的團體互動而深受喜愛。透過LINE綁定,桌邊點餐過程更具趣味,讓朋友一同討論選擇菜色,合併付款。此系統還提供豐富的功能,包括會員化管理、屬性資料分析、點餐回訪次數分析等,為餐廳創造回流客戶的利器。一個連鎖炸串餐飲成功案例顯示,dinii不僅提升了點餐體驗,還以高效的推波行銷吸引回流客,實現了驚人的營業額。dinii公司有著明確的10年發展計畫,從基礎桌邊點餐逐步擴展到餐飲業CRM、經營管理、外部行銷、金融服務,展現強大的發展潛力。
「iStyle」的B2B事業經營模式包含商城電商和品牌電商的優勢。雖然B2B僅占總體營業額約30%,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視。截至2023財務年度結算,B2C營業額為292億日圓,但B2B服務(One Platform)79億,營業利益貢獻13.7億。B2B事業在24年度有113.5%微幅成長,營業利潤率達23%。
面對日本美妝業界的共同痛點,iStyle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包括為品牌提供SaaS服務「BrandOfficial」。透過BrandOfficial,品牌可以了解@cosme上消費者對品牌的反饋,評估會員行為並進行評級。月費約50萬日圓,約有50個品牌訂閱,並呈現持續增長趨勢。
BrandOfficial巧妙整合商城型電商和自有品牌電商的優勢,解決了品牌面臨的挑戰。對品牌方來說,這是一個能夠在@cosme上建立穩固存在並與消費者深度互動的獨特機會,同時也為台灣電商業界提供可參考的思路
日本電商品牌擅長運用使用者見證作為行銷素材有助於建立共鳴和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為了促使消費者分享,需要創造良好的環境和社群氛圍,類似於品牌粉絲社團的經營方式。然而,在日本,FB使用率不高,所以消費者社群建立在其他平台上。例如成功案例「BASE FOOD labo」展示了如何透過建立私密社群APP與消費者互動,推動長期訂閱制的商品銷售。他們是透過名為commmune(コミューン)的軟體服務,可幫助企業建立自己的社群互動APP。commmune強調「社群就是企業的武器」,提供諸如點數制、徽章制等功能,適用於不同領域的社群運營。
細緻商品分類與站內搜尋對電子商務至關重要。相較於台灣,日本電商在此方面表現更出色。良好的商品分類有助於整理商品,提供清晰網站結構,加強專業感,增加信任。站內搜尋工具可以讓消費者快速尋找特定商品,節省時間,並提供有價值的購物行為數據。
一個值得關注的外掛工具是「UniSearch」,它強化了商品分類和站內搜尋,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然而,在導入此類工具之前,確保良好的商品數據管理和分類至關重要,以確保工具的有效運作。台灣電商需要更好地理解其商品信息,以實現更細緻的分類和更快速的搜尋,提高購物體驗,滿足消費者需求,並提高轉換率。
日本的電商平台市場正處於激烈競爭的戰國時代,相對於台灣,日本的市場更加多元且特色獨具。開店平台,或稱「ECカート」,允許品牌或企業建立自己的網上商店,包括商品展示、購物車和結帳功能,以及後台管理。不同於台灣,日本長期以來的遠程銷售方式演變,如「通信販賣」或「通販」,曾以郵購方式,後來轉向網路,這是日本電商市場的特色之一。另一特色是「頒布會」,一種會員制的穩定訂購商品制度,提供不同的消費體驗。此外,B2B型開店平台也在日本興起,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有助於企業之間的交流和訂購。最後,大型企業尋求完全客製化的套裝解決方案,這種服務在日本市場仍然具有重要地位。然而,隨著市場變化,大型企業也面臨新挑戰,如Shopify的競爭。雖然市場變革在進展,但穩定性對於日本企業來說仍然至關重要,因此市場未來的走向尚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