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很多朋友知道我的本業一直與行銷科技相關,但過去反而很少撰寫這方面的內容。最近整理筆記時發現,透過輸出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總結與深化自己的理解,我相信這不僅是我個人的學習過程,也會是許多我的讀者感興趣的話題。
此外,我的讀者群中也有許多來自不同產業的朋友,希望透過這些筆記整理,能讓大家更了解行銷科技這個領域的有趣之處。

本文大綱
在講行銷科技MarTech之前先講講數位行銷
數位行銷這個詞已經存在多年,業界前輩們也常在探討。我想藉此機會,結合自身的經驗,談談我對數位行銷與行銷科技的理解。
許多朋友知道,我曾經經營過自己的電商公司。在規劃整體經營戰略時,除了行銷戰略,還包含財務戰略、供應戰略與人事戰略。然而,對於電商來說,行銷戰略尤其關鍵。在行銷戰略之下,又可進一步拆分為三大核心環節:導流、轉換、客戶關係維護。這三個環節對應著消費者從認知品牌到購買再到復購的完整旅程:
- 導流:從認知到興趣,透過廣告、SEO、KOL/KOC 推廣等方式吸引流量。
- 轉換:從比較到購買,透過商品資訊、優惠條件與網站互動提升轉換率。
- 客戶關係:從使用到再購買,透過售後服務、會員經營與消費者分析提升忠誠度。
整套行銷流程在不斷推進的同時,也會累積大量數據,這些數據涵蓋消費者在不同階段的行為軌跡,例如:
- 廣告數據:曝光點擊數、轉化率、不同渠道的投放成效。
- 網站行為:用戶的瀏覽軌跡、停留時間、點擊熱點。
- 購買紀錄:過去的訂單、購買頻率、購買偏好。
- 客戶反饋:售後滿意度問卷、客服互動紀錄、社群討論。
這些數據不僅是過去行銷活動的紀錄,更是未來優化行銷策略的依據。例如,透過分析廣告數據,可以精準調整投放策略,將預算投入成效最佳的渠道;透過網站行為分析,能夠改善頁面設計與用戶體驗,提高轉換率;透過購買紀錄與客戶反饋,則可以進一步提升產品推薦機制,增加顧客回購率。
也正因如此,企業需要建立清晰的資料戰略,不只是單純蒐集數據,而是確保數據能夠轉化為實際的決策依據,形成一個從數據蒐集、分析到應用的閉環,持續驅動行銷活動。

現代行銷人的挑戰與痛點
在企業的整體經營策略中,行銷戰略需要有清晰的規劃與執行計畫。然而,實際執行時,行銷部門往往面臨極大的挑戰——行銷工作橫跨多個領域,涉及大量任務,卻往往只有有限的人力來負責。
在企業的整體經營策略中,行銷戰略需要有清晰的規劃與執行計畫。然而,實際執行時,行銷部門往往面臨極大的挑戰——行銷工作橫跨多個領域,涉及大量任務,卻往往只有有限的人力來負責。
・工作範圍廣,跨部門協作困難
行銷部門不僅要負責導流、轉換、客戶關係等不同階段的行銷工作,還需要與廣告、設計、數據分析、客服、產品開發等部門合作。特別是在小型企業或新創團隊中,行銷人員的角色往往是「全能型」,既要制定策略,又要親自執行,幾乎所有事情都得自己來,導致難以兼顧全局。
・高速變動,計畫難以穩定執行
在電商或數位行銷領域,市場變化極快,行銷活動需要靈活調整。例如,當促銷檔期臨時更改時,行銷人員需要立刻修改廣告素材、調整優惠方案、優化投放策略,甚至重新規劃整個行銷流程,這使得行銷工作始終處於高壓、動態變動的狀態。
・勞力密集,執行工作繁瑣
行銷工作中有大量重複性高、勞力密集的任務,例如:調整與優化廣告投放策略、產出與更新行銷素材、進行數據收集與分析,追蹤成效、這些工作雖然必要,卻極為耗時,使得行銷人員疲於執行,無法投入更高層次的策略規劃。
・策略與執行合一,無暇顧及全局
許多企業內的行銷規劃人員,同時也是執行者。他們需要規劃整體行銷策略,卻又要處理各種細碎的執行任務,導致無法真正掌握全局,也難以做出長期戰略布局。
資料成為戰略資源同時也是競爭壁壘
隨著企業經營的數據量日益增長,數據已成為決策與行銷策略的重要資產。現代企業若想不斷提升經營成效,必須學會有效掌握與運用數據。然而,這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為數據的有效運用通常需要系統工具與技術支援。

如果以電商或零售企業來說在日常營運中會累積各種類型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供應數據(ERP data):
企業內部管理系統產生的數據,例如庫存、物流、訂單處理等資訊。這類數據相對結構化,容易被企業掌握與分析。
・顧客數據(CRM data)
包含會員資料、購買歷史、客服紀錄等資訊,有助於個人化行銷與客戶關係維護。雖然比供應數據更進一步,但仍然屬於企業內部可控範圍。
・網頁數據(WEB data)
來自官網、電商平台、App等數位介面,包含用戶行為、點擊軌跡、停留時間等。這類數據開始變得較為非結構化,分析難度增加,需要技術與工具來解讀。
・網路數據(Network data)
來自社群媒體、論壇、廣告投放、SEO等外部環境的數據,幫助企業了解市場趨勢與品牌影響力。這類數據最難掌握,且通常需要透過外部工具與技術來收集與分析
這些資料的價值並不僅在於收集,而在於如何轉化為決策依據。隨著企業掌握的數據越來越多,數據運用的策略也越來越關鍵,對於追求精益求精的企業而言,數據不只是運營的一部分,而是決策驅動的核心。然而,隨著數據量的增長,企業需要的不只是數據,而是能夠有效管理、分析、應用數據的能力。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資料戰略,透過適當的系統工具來轉化數據價值,將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我所理解的MarTech(行銷科技)
如果讓我來詮釋,我認為MarTech(Marketing Technology) 的核心其實只有兩個關鍵面向:降低行銷人的重複性與勞力密集的工作、讓過去無法運用的資料發揮價值。只要能夠實現這兩點的技術、工具或解決方案,就可以歸類為 MarTech。它的本質是透過科技來提升行銷效率,讓行銷人員能夠專注於策略與創意,而不是被大量繁瑣的執行任務所困住。
MarTech是一個永遠不會完成的題目
行銷領域的環境一直在變化,新的渠道、社群、消費者行為不斷出現,這也意味著行銷科技的應用永遠不會有終點。過去行銷人可能專注於傳統廣告與 SEO,現在則需要面對短影音行銷、AI 內容生成、精準數據分析等全新課題。
誰能夠順應消費者的變化,理解新的消費情境,並快速運用科技來調整行銷策略,誰就能在市場中取得優勢。隨著行銷的複雜性需求增加,永遠有「科技」的介入可能。這也是為什麼 MarTech 不只是工具,而是一種策略思維——它讓行銷人能夠更敏捷地應對市場變動,持續優化決策,並找到新的增長機會。
如果你對Martech有興趣…
如果對MarTech有興趣,在Taisa的部落格中已經有多篇文章都屬於MarTech的範圍,以下將連結分享在下面,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參考閱讀:
《visumo – 從電商平台模組到獨立 MarTech 企業,如何重塑 UGC 行銷?》
《CustomerRings – 以款待的心實踐個人化行銷》
感謝您閱讀 #Taisa的對策
如果想要及時收到最新的文章分享歡迎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