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30年缺79萬人-日本IT人力市場空洞

來了日本一年之後,會發現許多新認識的朋友-來日本生活的台灣人,有非常高的比例都是工程師背景。這樣的現象並不意外,畢竟相信在台灣的大家也很聽到大家說日本有IT人力短缺的問題,但具體到底有多缺?

今天想要就這個題目用一份日本政府經濟產業省委外瑞穗情報總研做的報告來與大家聊一聊這一個市場現狀,希望可以給正在做職涯規劃或是對於日本IT市場有興趣的人一些參考。

外部市場與服務需求的變化

日本的IT市場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逐年成長,無論是國家層級的大型系統(如國民My number Card制度)的推行,還是民間企業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服務,整體IT行業呈現持續蓬勃發展的態勢。然而,日本IT產業有一些與海外國家不同的特性,最顯著的就是 #多層級下包式結構。

多層級下包式結構

日本的知名大企業普遍不設立內部IT部門,這與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新技術的擁抱不足以及薪資結構有關。在大企業中,員工不論職位隨年資增長而加薪,但缺乏針對技能的獎勵,這導致了真正優秀的技術人員流向外資企業或選擇離開日本。缺少內部技術人才的大企業自然會尋求外部公司進行系統開發和維護。

然而,這些接手的IT公司往往會將部分開發工作再次外包給其他公司,最終形成一層又一層的多層級下包結構。這種結構導致當大企業的系統出現問題時,各外包公司各自為政,大企業內部缺乏能夠掌握全局的技術人員。關於多層級下包式結構還有很多想聊,之後在別的文章再來跟大家聊聊這個。

高度客製化

另一個日本IT行業的特性是 #高度客製化。許多日本企業的傳統服務模式已存在多年,許多經營者和主管層對既有模式有著高度的信任和依賴。這使得從紙張式工作習慣轉換到數位化工作流程上,經常會遇到超乎想像的需求和使用情境,需要逐一進行客製化開發來應對。針對這些需求,日本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專門協助傳統企業與新技術軟體嫁接轉換的中小IT服務公司。這些公司從初期理解客戶的既有工作流程,為客戶進行系統導入開發,到日後提供運用支援,扮演著重要角色。

未來,隨著雲端運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投資的進展,傳統的系統整合業務將逐步減少,IT供應商和用戶企業之間的角色和關係也將隨之變化。總體而言,日本IT市場的發展展現出一種在技術進步與市場需求牽引下的不斷成長與變化的態勢。

圖片來源: 経済産業省 商務情報政策局 (IT人材育成の状況等について)

日本市場IT人才的空洞

經濟產業省在這一份報告中具體的試算了,未來日本在IT人才市場上會有多大的人才缺乏問題產生。隨著日本本國少子化的影響,日本國內人口可以提供的IT人口勞動力資源巔峰在2019年,隨後就會逐年下滑,但市場上對於人力的需求會試逐漸成長的,尤其如果考慮到日本IT行業的勞動密集型特性(多層下包式結構與高度客製化需求),試算到了2030年的時候日本可能在IT人力市場的勞動力缺額可能有41-79萬人之多。

圖片來源: 瑞穗情報總研(IT 人材需給に関する調査)

隨著IT技術及其應用的深化,IT人才所需的技術知識和技能也在發生變化,IT人才所能創造的附加價值差異顯著增加。在當前IT人才市場中,負責IoT、AI、大數據應用的先端IT人才以及資訊安全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長,但其供應卻相對有限,導致供需缺口不斷擴大。因此,日本IT市場需要針對這些新興需求,積極培育和吸引更多高端IT人才,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圖片來源: 経済産業省 商務情報政策局 (IT人材育成の状況等について)

對於IT人才的定義

在這份研究報告中午覺得特別有趣的一部分是關於IT人才的定義,不僅是單純只有寫程式的工程師被定義在IT人才內。在這份研究報告中,IT人才的定義涵蓋了多種類型。首先可以先理解將企業分類為IT供應商(資訊服務與軟體企業)與一般系統用戶的企業,在IT供應商的這些人員包括提供IT服務和軟體的公司,如Web企業等。

另外就是在一般系統用戶的企業中又會再區分為企業中的資訊系統部門人員,這些人員在一般企業中負責管理和運用資訊系統。除了資訊系統部門外,其他業務部門中高度運用IT技術的人員也被視為IT人才,他們利用IT技術提升業務效率和效能,譬如行銷部門與技術部門高度合作運用企業內積累的資料進行行銷運用。

圖片來源: 瑞穗情報總研(IT 人材需給に関する調査)

圖片中畫紅色的地方可以說是做為系統開發與使用者之間的橋樑,這一類型的人才可以被定義為數位化人才(デジタル人材),也是近年被高度重視的關鍵性角色。數位化人才的重要性首先體現在他們的中間性角色上。他們不僅要具備深厚的技術知識,能夠理解和開發先進的IT系統,同時也能夠理解業務需求,將複雜的技術語言轉化為簡明易懂的業務流程。要能夠協助企業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順利地將傳統業務流程轉換為數位化流程,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數位化人才還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他們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為企業提供即時的技術支持和創新解決方案。這對於需要迅速應對市場挑戰和機遇的現代企業尤為重要。

然而,數位化人才的稀缺性也帶來了挑戰。由於數位化轉型涉及的技術範圍廣泛且複雜,這類人才需要擁有跨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這使得培養和招聘合格的數位化人才變得困難。此外,數位化人才還需要具備優秀的溝通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這進一步增加了人才的稀缺性。

在現今的日本IT市場,即使不具備寫程式的技能,擁有各個行業重要知識和經驗背景的人才,仍然可以通過培養數位化理解與溝通能力,找到發揚光大的機會。擁有行業知識和經驗的專業人士在理解企業內部運作和市場需求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他們了解行業的最佳實踐、挑戰和機會,能夠識別和預測市場趨勢。這類人才如果可以結合了行業專業知識和數位化能力,可以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的重要資產。

掌握日本IT市場機會的策略

面對日本IT市場需求大但供給不足的現狀,海外人才與科技公司確實有進入市場的機會。然而,有市場需求並不代表我們就能輕易掌握。日本IT市場的特性,如多層級外包結構和高度客製化需求,不會輕易改變。

圖片來源: 瑞穗情報總研(IT 人材需給に関する調査)

非常現實的挑戰是語言障礙。儘管有越來越多的AI工具協助翻譯,但語言溝通依然困難,這在業務推進時會造成相當大的阻力。對外需要不斷提案尋找商業機會,對內需要協調開發和客戶需求對接,尤其在處理高度客製化和時程壓力案件時。因此,需要盡可能尋找更多輔助工具並定義流程來降低溝通成本。

快速切入日本市場的最佳方法是與當地中小IT服務公司合作。這些公司熟悉當地市場並擁有現成的客戶群,可以幫助海外公司迅速進入市場。同時,這些小公司靈活性強,能適應日本獨特的業務流程和需求,理解並適應本地化需求。他們對於客戶的使用情境和期待更加了解,因此與這些中小公司合作,可以降低導入初期和後續服務的壓力。

然而,關鍵在於是否能完全信任當地合作夥伴或公司員工。許多海外公司希望將在母國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其他國家,但每個國家的市場狀況各異。儘管可以理解希望複製成功經驗的想法,但過去的成功並不保證在不同市場的成功。因此,信任並依賴當地合作夥伴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靈活調整策略,才能真正掌握日本IT市場的機會。

參考資料

経済産業省 商務情報政策局 (IT人材育成の状況等について)
瑞穗情報總研(IT 人材需給に関する調査)

感謝您閱讀 #Taisa的對策
如果想要及時收到最新的文章分享歡迎訂閱電子報

Taisa
Taisa

大家好,我是Taisa,熱愛收集資訊的日本產業資訊搬運工,目前任職於一間日商顧問科技公司擔任事業開發。對於日本市場的變化與發展有濃厚的興趣,2022年10月開始以「#Taisa的對策」為標題在個人FB上連載日本企業的介紹文章,整理日本市場各產業、企業的最新資訊與案例分析。

透過搬運、彙總及加工一些個人的觀察與洞見,期望可以透過這些資訊,給對於日本市場有興趣的朋友們提供一個更全面的了解。歡迎您追蹤「#Taisa的對策」,一同探討日本市場的最新脈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